《万历明君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晨曦小说(www.chenxixsw.com)
笔趣阁最新域名: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!
第6章四季轮转,任重致远
朱翊钧静静地看着徐阶。br/>
果然,这些人什么都懂,什么都知道,只是有意识地坐看兴亡盛衰罢了。
徐阶通晓局势,却无心作为。
他昨日呈上陈天下大弊五事,对天下局势,可谓洞若观火。
如今生死关头,侃侃而谈,切中时弊,其中见识才能,几乎让他忍不住击节称赞。
徐阶错了吗?其实也没什么错。
大明朝的基本运转,跟中枢一般无二。
中枢是皇帝把控着大方向,日常政务运转,却要交由文武百官。
大明朝则是由中枢高屋建瓴,而地方的基本运转,则是交由官府、士绅一同完成。
皇帝不能取代内阁六部,自行总揽天下大政。
中枢自然也不可能微操地方之事。
这是人力有时尽,并不是谁设计成这样。
可如此这般,权责是一致的,朝廷不能承担治理县乡的责任,那么责任和权力,自然是一起,迅速被官户士绅填补。
这就是大明朝如今根本矛盾所在。
社会的基本运转被士绅把持着,乡里治安、幼童启蒙、耕收播种、扶养孤寡、乃至于最基本的稳定,都是士绅的功劳。
可以,大明朝的基本治理,就系于这佃租体系之上。
与此同时,这些士绅——更准确来,叫官户。
这些官户,因朝廷定制,有着免除课捐杂役的特权,虽然仍然需要缴纳正税,却是九牛一毛。
并且,因为官场出身,地方官员吏,要么与其勾连,要么干脆就是门生故吏。
自己人自然是好话的。
有什么疑难,也就打声招呼的事情。
这就在正经特权之外,又加了一层隐形的特权,那就是隐匿田亩、丁口。
士绅官户岁月静好,那么多出来的负担,自然又回归到民身上。
民破产,则不得不投献官户,寻求喘息之。
如此,官户犹如滚雪球,不服徭役,不纳杂税,还要隐匿田亩丁口。
生产资料并没有消失,只是被官户地主们收归账下。
中枢收不上税,则会再度加码,重担全数压在了没有投献的民身上,只能弃地逃离,成为流民。
士绅日益壮大,两头的民和中枢,逐渐干瘪。
所以,王朝末年,往往流民四起、中枢无能为力,地方势力遍地,这就叫系统性的崩坏。
谁的问题呢?
士绅官户吗?可站在官户的视角,徐阶已经得很清楚了,你中枢管不了的事,总得有人管。
负担责任的同时,权力膨胀,是不可避免的事情。
那能怪朝廷吗?可皇权不下乡,是皇帝自己不愿意吗?
地理、交通、行政成本,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,从来不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。
百姓?百姓最是无辜,但凡推脱百姓一个字都是狼心狗肺。
各自的角度,都有拿得出的因由,天下,自然而然地,就亡了。
朱翊钧看着徐阶,真心实意赞叹出声:“徐卿,你果是有大才的,卿本佳人,奈何做贼。”
徐阶连忙起身,急切道:“陛下,臣非是贼寇!”
朱翊钧摇摇头,开口道:“朕闲暇时读建炎以来朝野杂记,始知两宋区区弹丸之地,熙丰年间,岁入竟有六千万余,哪怕元佑之初,除其苛急,岁入尚四千八百万余。”
“我朝幅员辽阔,岁入却半数不到。”
“中枢财用匮乏,百姓困苦不堪,银钱,不都被尔等蛀光了吗?”
“尔等食国之利,难道不能称之为国贼吗?”
朱翊钧挥示意李进,给徐阶赐座。
李进取来矮凳,徐阶坐立两难,欲言又止。
朱翊钧拿起桌案上的陈天下大弊五事疏,看着徐阶道:“你方才所,是奏疏中的一弊,朕看了,也深以为然。”
“伱士绅是地方统治的根基,朕认。”
“摊派杂税是官府治理地方的必要代价,朕也认。”
“百姓投献你只为免税,多有出于自愿,朕还是能认。”
“但是”
他认真看向徐阶:“天下固因此而亡,徐卿,你又认是不认?”
徐阶默然。
他此前一番话,自然不是为了狡辩而来。
而是在向皇帝剖析时弊,寻根究源。
皇帝想杀鸡儆猴,他则是坦然告诉皇帝,这是整个大明朝定制之下,无法避免的问题。
弊病滋生,不是只有一个两个人这么干。
整个大明朝,都做着与他徐阶一般无二的戏码,兼并,逃税。
其根源,则是中枢没有能力来治理地方。
只要中枢不能治本,那么地方士绅,还是会如此作为,这不是杀鸡儆猴能够解决的。
既然如此,放鸡一条生路又何妨?
可皇帝却揪着天下衰败的因由不放,只问谁应该对其负责。
就差一句,他徐阶要为亡国之兆负责了。
实在让人无言。
要争论的话,自然还有腾挪的余地,但他不是来此饶舌,而是为了求活,自然需要好好斟酌。
徐阶脑海中,回忆起昨日所听到的这位皇帝的脾性——。
只要在这位圣君眼中言之无物,木讷蠢笨,毫无自我,那么便不会多看一眼。
反之,譬如高拱,虽然做出了挟逼君上这等大逆不道之事,但皇帝私下仍是几次三番夸赞其意气高远,心志坚韧。
就连如今朝臣公认的严嵩再世,栗在庭,也不是单纯的阿谀谄媚,反而是谄媚出了自己的道与理。
正因如此,方才徐阶才敢义正言辞地,站在士绅的视角,出那一番话。
这就是他的为官之道,投其所好,言之有物。
如今面对皇帝诘问,徐阶不能不认罪,与皇帝能认他的道理一样,事实总是无可辩驳,若是诡辩,反而就成了言之无物。
但,认罪归认罪,可同样不能失了风骨。
徐阶立即想好了策略,迎上了皇帝的目光:“陛下,历朝确系因无数徐阶之兼并而亡,但”
他神色昂扬:“四季轮转、瓜熟蒂落、风雨雷霆,皆是天数!”
“兼并不过是国朝天数之一环,臣不以为罪,臣不服!”
朱翊钧意外地看向徐阶。
他怎么不知道徐阶有这般风骨,真是奇哉怪也!
但不得不,这番行止,反而让他高看一眼。
朱翊钧也来了兴致,他挥让李进等人下去。
等四周空无一人,才开口问道:“继续。”
徐阶振振有词:“陛下,兼并,是抑制不住的!”
“华夏有史三千载,大国吞国,大商吃商,大族吃民,亘古有之,从未有遏止之。”
“银钱固往多处去,涓流总向江河汇。”
“中枢日渐干瘪,民髓尽血干,官绅、富商、地主则是与日膨胀,纵有盛极而衰或是天降鸿运,也不过是寥寥之数,非得待到新旧交替,又过一轮,才有变数。”
“这是天数的一环,不是陛下攥住中间,就能放血给两头的!”
徐阶神情坚定。
这是在投皇帝所好,也是道尽心中所想。
兼并,不是杀人能止住的。
权力和财富,总是会逐渐汇集,虽然不清道不明,但这就是他一生所观察出来的道理。
所谓知行合一,既然悟了,自然就会加入,这就是心学的觉悟。
朱翊钧终于忍不住抚掌叫好。
“好一个心学门人!”
“好一个知行合一致良知!”
“朕徐少湖这般人物,是怎么如此心安理得做出这些事的,原来是这么个良知!”
这可不是反话,这是真心实意。
虽然这番话显得混沌,但却也得了阶级固化的个中三昧。
诚如徐阶所言,大凡治世,资源总是会趋于集中,无非是表现形式不同。
什么土地兼并、什么豪商垄断、什么三代守望,都是这个道理。
徐阶看明白了,选择了义无反顾的加入,未尝不能赞一声心学大家。
见皇帝这个反应,徐阶有些犹豫是不是有些过火了。
万一皇帝反驳不能,便恼羞成怒,将他处死,那该如何是好?
徐阶正犹豫的功夫,朱翊钧终于再度开口:“所以徐卿以为,天数便是如此,是故历朝历代,到了该四季轮转的时候,便不必挣扎了?”
前者迟疑了一下,还是解释道:“陛下,非是如此,中枢的应对,也是天数的一环。”
为什么历朝历代,到了行将就木之时,新党就开始冒头?
就是因为盛极而衰,必然有所挣扎,这同样也是天数的一部分。
但同样的,这并不能改变四季轮转的命运。
所以,他在朝廷的时候,任劳任怨,上御虏事宜、督促学政、援海瑞、扶保裕王。
但回归到乡绅的身份,则是兼并田亩、把持乡里、鱼肉百姓。
这就是徐阶的心学,在其位,谋其事——他自问知行合一。
朱翊钧点了点头:“徐卿一番话,解了朕的疑惑,朕也有话。”
前者正襟危坐,已然是做好打算,无论皇帝什么,他都直接拜服——已经表现够了,是时候求情了。
朱翊钧起身,习惯性挥动势:“朕明白徐卿的意思。”
“朕学史观政,已然不短的时日。”
“从商周至宋元、从宦官到大臣、从地方到中枢,见证了无算的兴衰。”
“所谓'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只’。一人、一家、一朋党、一地方乃至一朝,都在这四季轮转的天数之中。”
“一部历史,“政怠宦成’的也有,'人亡政息’的也有,'求荣取辱’的也有,总之,都在徐卿的四季轮转之中。”
“徐卿将之称为天数,亦认为推动这天数的兼并,同样不可遏止,应当顺势而为。”
“由此,便自甘堕落,推波助澜。”
到这里,朱翊钧顿了顿:“但,在徐卿的道理之外,朕也有一番道理。”
他神情渐渐幽深,语气莫名起来:“其一,兼并之事是否天数,又能否遏止,还是两。”
“先秦为抑兼并,将贵族井田,转农自耕。”
“两汉为抑兼并,将豪强迁入关中。”
“魏唐有均田制。”
“宋则方田均税法。”
“四季轮转,总能一年一年往前走,徐卿,抑制兼并之事,历朝历代都在做,代代较之都更为精妙,你如何断定往后也必然成不得?”
“即便,当真是不可阻挡的天数,朕不试上一试,又如何甘心!?”
“其二,你所见之四季轮转,便自甘堕落,随波逐流,朕,看不上!”
“上古三皇兽皮褴缕,如今寻常富户,便可绫罗锦衣。”
“先秦贵族竿牍为书,如今普通书生,亦能麻纸着墨。”
“唐宋束无策的天花,在宁国府传出种痘之术后,便活人无数。”
“徐卿,四季轮转,万物却并未停止演进。”
“四季轮转的天数,大不过万物演进的大道。”
“徐卿,朕明白告诉你,哪怕我朝注定倾覆,朕也不会似你这般束待毙!”
“兼并之事,做一分,便有一分的成效,百姓便能多一口喘息之气,朕,岂能罢?”
“哪怕是在国朝倾覆的前一日,该做的事,朕一件都不会停!”
朱翊钧完,殿内陷入了一时的沉寂。
徐阶嘴唇翕动,又闭上了嘴。
他差一点便要忍不住与皇帝论起道来,而后想到自己的处境,才生生忍住。
此时他的心情,十分复杂。
他本是抱着迎合皇帝性情的心态,向其展示自己的道理与风骨,实则并未打算从皇帝这里听到什么有见底的看法。
熟料,皇帝当真出乎他的意料。
方才他所的道理,虽然有矫作的成分,却也多少是发自肺腑。
代代家传的书香门第、日益膨胀的土豪地主、各行各业都排挤新人的商户。
旁的不,就是海瑞此次去南直隶杀的这么多官末吏,几乎都是父子相传。
这是人性自发,可不是谁故意要祸乱国家。
自发的,那边意味着自然而然的趋势——他并不觉得大明朝能例外。
只没想到徐阶看了一眼皇帝,果真是初生牛犊啊,他心中感慨。
意气风发,纵情恣意,果然如他的门生故吏所言,今上,礼逊而刚愎,温润而自负!
对于天数,不屑一顾,意图凭借自身能为,扭转乾坤。
甚至妄言什么大道,一副不忌惮功败垂成,也要初心不改的样子!
对徐阶而言,皇帝这番话语,多少有些痴人梦,可是,他仍然不由自主地开始钦羡起这种少年意气。
眼前的皇帝,就像所有聪明人年轻时候一样——包括他徐阶。
徐阶神色惘然,他年轻时也以为万事万物都如朝阳初升,只要有心力,便永远能如此。
可是,等到他年岁渐长,经历了太多无奈,才明白什么叫天数使然。
想到此处,他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恼怒之意。
皇帝是有他的一番坚定,可哪个聪明人不是如此?这个阶段谁没经历过!?
就凭他初生牛犊,就有资格指指点点起他的知行合一来!?
当初的世宗年少时不也如此?聚精会神,没有一事不用心,也如朝阳初升,可之后呢?
凭什么皇帝觉得自己能够真念不岐,一以贯之!?
等到经历过了,见过太多无奈之后,他还有这颜面,出这番话吗?
想到这里,徐阶深吸一口吸,按捺住自己的不耐——生死操之人,可不能随便作色。
但,皇帝既然如此了,他反倒想看看,皇帝最后能做出个什么模样来。
到底是逆转天数,还是泯然众人!
谁对谁错,可不是只看谁嘴上的话更大的。
徐阶半晌未接话,殿内一时寂静。
过了良久,才见动作。
徐阶收摄心神,恭谨下拜,请罪道:“陛下教训得是,臣已是知罪了!”
“还请陛下开恩,饶恕臣此前惶惑之时犯下的罪行。”
“允臣残烛之年,最后再知行合一一次,将陛下教训的知,付诸于行,为陛下的宏图再尽绵薄之力。”
()
开挖机泡会所的赵昊重开在高中篮球场上,还没来的及高兴,就看见了高中时期跳楼死去的发小,于是当着全校师生表白娶她,然后打着娶她的幌子,找亲戚搞了一笔钱当本钱,辍学创业。2010年正是一个黄金年代,比特币、美团、小米、斗音、块手…这些都是风口,赵昊抓住这些机会,成功成为了隐形的首富。
其他 23万字 11个月前
万万没想到,事业有成的杨文东,意外穿越回到了50年代。重活一次,他要再来一次白手起家,走上这个时代最巅峰,开创一个属于华人的百年世纪豪门。清纯可爱的青梅竹马、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姐妹花、环肥燕瘦秀色可餐的各国淑丽。该有的都会有,不该有的也可以有~什么?还可以全部合法的娶回来?
其他 341万字 1天前
杨鑫,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。工作兢兢业业,荣获锦旗无数,治愈患者上万,可他自己却得了一个病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他忽然察觉到自己失去了喜欢一个人的能力。时间,在他心口挖了一个洞,怎么都填不满,而时间又给他打开了一扇门,让他重新回到高二那年。风扇在转,老师在讲,粉笔在黑板上库库的响,同桌疲倦的趴在课桌上酣睡,杨鑫看着炽热的阳光透过教室玻璃窗打进来的样子,还有书桌上高高筑起的防御
其他 29万字 11个月前
伊恩万万没想到,明明在玩游戏王的他居然穿越到了海贼世界,还被名师凯多捡了回去。还好他的魂卡,拉的翼神龙成为了他的恶魔果实能力!于是,百兽海贼团的太阳开始冉冉升起!多年之后。红发:伊恩疯了,他说要搞新太阳神!伊姆:太阳神?当然伊恩啦,难不成尼卡啊?凯多:我选伊恩当太阳神,他才是众望所归!
其他 32万字 11个月前
此际二零一二年,史无前例的机遇正接踵而至。比如顶头上司家里有一个当红的歌手女儿……站在命运的分岔路口,毅然选择了与被老父亲催婚而感到苦恼的她领证,赚取她那七百万酬劳!却不曾想,她是一位纯爱战士!那么……(本书元素:无系统、轻松日常)
其他 27万字 11个月前
乱世求生,盛世求名。饱经风霜的大禹朝仍处于盛世年间。西北有少年徒步九千里,孤身斩大妖,争一世功名。龙湖,有不世宗师赶赴人间,开宗立派,百世留名。帝都有圣人传道万千,教徒遍布各州,流芳千古。而在青州城内,一座将门世家院落中。有个孩童却整日不务正业,只知下棋作画,垂钓弹琴。多年后——……剑起龙烟三千里,一剑斩尽九洲城!世间万法,唯我,入道也。……继《超神宠兽店》《黑暗王者》《永夜神行》《重启末世》…
其他 372万字 1天前